我去 2012 年
2012 年已经是 13 年之前了,生肖都过了一轮不止。我其实很欣赏当时的网站设计,好像 Web 在那时发展到了一个顶点,人们正在从世界末日的谣言中缓过劲来,在 Flash 和 HTML 5 的间隙中悬浮。
我最近都在翻新我的博客,让它更接近我心目中 2012 年的模样。缘起是我偶然间撞进李辉的博客,旋即便被打动,于是开始研究如何制作 Hugo 主题。现在你看到的样式就是我对着他的博客(也就是 Wordpress 的 Twenty Twelve 主题)调出来的。
Hugo 毕竟只是一个静态网站生成器,比起真正的 Web 2.0 还少了和用户交互的功能,我调研了一圈市面上的评论系统,发现他们或多或少都有以下几个问题:
- 没办法自定义样式,对于我还原 Twenty Twelve 显得过于突兀。
- 鉴于是与静态页面分离的模块,没有办法在后端对“某一个页面是否存在”做判断。于是非常奇异搞笑的是:你可以往不存在的页面发评论。
- Anti-Spam 太强势,某些系统开启反机器人验证过后,发一条评论要转半天圈。
- 无后端方案很多都需要访客登陆,对于访客来说,这会极大打消他们互动的欲望。
我不需要这么多功能,只需要一个尽可能简单的评论系统,而我手上能部署评论后端的服务器大多是性能孱弱的 VPS,我很可能需要经常在他们之间迁移(每台都月付,因为怕跑路)。基于这些理由,我最后选择自己写一个评论系统:Below,它有这些优点:
- 后端使用 Go Fiber 框架,它的部署极其简单:丢一个二进制文件就行。
- 前端使用 SolidJS,又快又小,方便嵌入到站点里。
- 数据库用 SQLite,和系统本体一样:你甚至不需要 Docker, 复制一下就”迁移“了。
- 手写 CSS 样式,想怎么弄就怎么弄。
- 后端会定时爬取站点地图,利用这个方法避免了”往不存在的页面评论“。
当然,它目前还没有邮件提醒、回复评论、反垃圾内容等功能,不过我想,或许很长一段时间都不会有。有人评论就很不错了,剩下的功能就慢慢做吧。
我本来是想去 2000 年的,但是 2000 年我还没出生。在这个大模型和机器学习大爆炸的年代,我就先去 2012 年吧。